调研心得

方寸之间的细微真情

发布日期:2015-12-07点击量:5045次
       我在通渭县法院立案庭工作,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立案、咨询、信访的当事人,有时是精神抖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耐心的,有时是烦躁的,但很多时候,却被这方寸之间的所见所闻感动着……
 
(一)法官的热忱
 
       一天早上,一位老人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扶着右膝、半蹲着、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绕过法院办公楼正门前的台阶,从侧面的斜坡上慢慢上来。
      “喂?有一位行动非常困难的妇女说是205室传的。”值班室小温打电话联系办案法官。
       电话那头传来了“知道了,谢谢!”
       不一会儿,卢法官手持一沓资料,小跑着从二楼下来,在诉讼服务中心,他接待了这位老人。
       这位老人,快70多岁的样子,走起路来弯着腰,手扶着膝盖,随着卢法官走进服务中心,将其拐杖小心翼翼地立在服务中心的角落里!然后轻轻地坐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椅子上。本来院内规定民一庭接待当事人是在二楼接待室,但卢法官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便亲自到一楼来接待。
       卢法官一边在饮水机上接了一杯水递给老人,一边问道:“你是魏艰难的什么人、魏艰难怎么没有来?”
       老人接过水喝了一口,舔舔干裂的嘴唇,回答:“我是婆娘,男人被人打倒着不方便来,这个案子是我代理着哩!”
       ……
  
(二)举手之劳的善良
 
       “你是原告梁东东吗?”雷庭长看了一会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又看了看身份证复印件后问面前这位陌生的男子。
       “不是,原告是我的表哥,因受伤在车上坐着哩!从车上下来要两个人抬呢,很不方便,现在在法院院子里。”
       “噢!”
       于是雷庭长登记了案件,写好了受理通知书、送达地址确认书,拿上送达证,诉讼风险评估表等。
       “你从前门出去,我就从后面过来了,咱们到院子里办理送达材料等手续。”
       我们来到院子里,在院子的西南角停着一辆小面包车,车门打开着,一个憔悴的中年男子两腿匝着厚厚的白色绷带、硬邦邦的,在车里晒着初冬的阳光。
       雷庭长看了叹了口气,“维权不容易啊!我们能提供方便的就尽量多提供些”。
 
(三)多尽一份心
 
       昨天,一位姓常的30多岁的女人,因为去民政局登记结婚未成,持着破损的离婚判决书,就其中当事人名称与其身份证不同一事进行咨询。
      根据判决书的案号,接待人员答复联系原办案庭室解决,她怀揣着希望走了,顺便我们告知了庭室的联系电话。
      今天,她带着疑虑和希望再次来到诉讼服务中心,走到郭法官的面前。
      “我打电话了,法庭的法官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他们没法查。”
      “这怎么办哩!这人已经来了两趟了,总不能再打发着走吧?跑一趟不容易啊!”郭法官向着大家说。
      “向主管院长汇报一下,如果主管院长批准,咱们调阅原卷核实,如果经核实当事人说的情况真实,就出示证明,问题即可解决。”坐在旁边的刘法官说。
      “还是刘法官有办法。”
       于是她建议当事人写了书面申请,送主管副院长批准后专人调阅了案卷,经查阅核对,判决书上当事人的名称和身份证上的人名在该卷内以一人两名的情况出现,且其他情况一一印证,遂依案卷出示了情况说明。
       这一次,她高兴地走了。
       当事人走后,郭法官感慨地说:“能给当事人解决的问题,还是要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让当事人少跑路,否则当事人跑的趟数多了又转化成上访案件,既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又给信访部门添压力,不划算。”
上一篇: 下一篇:话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