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心得

前辈的旗帜

发布日期:2017-06-05点击量:5076次

在参加工作之前,法官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既熟悉又神秘,熟悉的是父辈们从事着这个职业,让我知晓了“法官”这个称呼,神秘的是总以为法官就像很多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是铁面无私的包拯、是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或者明察秋毫的宋慈、或者“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县令郑板桥。他们清正廉洁、大公无私、惩恶扬善、流芳百世……

而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才发现,法官是居中裁决的法律人,也是人们过目即忘的普通人。他们不再是脸谱化的形象,也没有呼风唤雨的技能,只是有着各自独特个性和工作风格的一群普通人。就比如陇山法庭的两位前辈,朱哥在办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倾听当事人的需求,在充分了解当事人的诉求之后,利用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得出最合理的结论;而曹叔则拥有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办案的时候更像是一位为当事人指点迷津的长辈,同时在制作结案文书时斟字酌句,一丝不苟,颇为严谨。

然而这两位前辈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在下班之后,总是喜爱一隅的宁静,独自清欢。朱哥喜欢写毛笔字,也喜欢看书,有时候还会面对着天空发呆;而曹叔除了写毛笔字,也弹一弹三弦,拉一拉二胡,偶尔还会吟一曲小调。他们生活的如此透明、干净而又纯粹。

所以,我想“廉洁司法”或许就是平淡的生活加上平静的心情,最后守着一个“平”的结果吧。

“廉者,清不滥浊也。”世界之大,各种诱惑无处不在,灯红酒绿考验着每个人的自控能力。放纵自己究竟是挣脱枷锁还是为自己带上了更沉重的枷锁?有的人放纵着自己却也感受着良心的谴责,惧怕着法律的惩罚,为名为利,自我挣扎,疲惫不堪,最终也难逃天网恢恢。

人生何其了,无非是坦荡。有的人“红灯绿灯不入眼,不义之财不伸手”,这源自选择,而非刻意,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也是对幸福的守护。只需看看警示教育片中一个个被糖衣炮弹打倒的法官,就不难得出结论,一时的贪念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也带给个人和家庭无尽的伤害。

陇山法庭的门前有一排不曾开花的树,他们高大而坚韧。春日里,树枝上悄悄长出新叶,好似婴儿萌出的乳牙,初绽的嫩芽在清晨的微光里熠熠生辉;夏天到来,树枝上晕染出满眼满眼的绿,因为有树,风才有了声响,因为有树,鸟儿们才选择在此歇脚;秋天里,那树像是意气风发的中年人,他豪爽,睿智,那黄叶也好似有了脉搏,娓娓道来那弥足珍贵的阅历; 而在凛冽的冬日,纵无郁郁葱葱,纵无枝繁叶茂,他们仍然以最从容面向着脚下的土地,让那土地永不龟裂。     

在陇山法庭的这一年里,我越发觉得,法庭的前辈们就像是那一排高大挺直的树,他们就在那里,感受着雨露,也经历着风霜,肩负着使命,也坚守着自己的坚守。

记得来到陇山法庭之后参与的第一个案件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告请求离婚,而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开庭的过程中,令我期待的原被告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的场景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各种琐事的争论。朱哥在稳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之后,倾听双方当事人各自的诉求,在无法达成调解的情况下当庭作出了判决。庭审结束之后被告邀请朱哥一起吃饭,被朱哥婉拒了,被告临走时嘴里一直念叨“一顿饭而已……”。

我一直忘不了这个情形,一个或许并无恶意的当事人,以及一个法官对自己的坚守,或许并没有一顿饭那么简单,就正如已经退休的王守忠法官所说“手中的司法权不是洋芋蛋”。前辈们就正如门前的树,接受着四季的洗礼,守护着我们对法律的信仰,刚正不阿,将清白刻进自己的年轮,如墨线过木曲也正,似明矾入水浊亦清。他们就像是一面旗帜,教会我们工作之法,处世之道,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慎独、慎初、慎微。

之杜,其叶蓁蓁。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长为坚韧的大树,遵循着前辈的旗帜,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忠于法律,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