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施压充气与减压疏气的辩证哲学

发布日期:2015-05-14点击量:5600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的根源。近年来基层法院干警普遍存在着心浮气躁、学风不实,自由散漫、消极怠工、纪律松懈等现象,引发了“六难三案”等问题,这归根结蒂是源于思想的问题。为切实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基层法院必须适应新形势,研究新动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干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想源头根治作风弊病。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便是抓学习。以建成学习型法院为目标,创新学习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多元化施压充气平台,激发干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学习变成日常自觉行动。同时设计丰富多彩的减压顺气活动,让干警从沉闷严肃的埋头充气和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在各类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通过参加活动,认真总结和反思自身存在的思想技能短板,进一步增强现实紧迫感。让多元化的吸气加压平台充实自己,让减压疏气的活动检验自己,不断促使全体干警充分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当前,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学习基本是“念文件、读报纸、抄笔记、上网拼凑心得体会”,往往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是开了多少次会议,抄了多少字笔记,拼凑了几千字心得体会。面对这一窘境,我们必须引一潭活水来着手改善:

一要建立多元教育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新鲜事物最能吸引眼球,最易被人重视。一方面长期任性地单方灌输,很难调起干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相对固定的学习组织形式,造成审美疲劳,虽能聚得起人员数量却取不得学习质量。因此,必须创新学习教育组织形式、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思想根源革除抵触、烦躁、应付情绪,让其身无旁骛、全神贯注地静心思考、潜心钻研。同时必须坚持制度跟进,废止一切隔鞋搔痒、滥权滥罚色彩较厚等不合时宜的规定,研究制定一些管控得力、长久受用的规章制度,打开干警乐于接受新鲜知识的心门和吸收能量的通道,让学习成为爱好和习惯,而不再是负担。

二要突出教育培训主题,增强学习实用性。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的初衷,也是学习的目的。当前法院干警学历结构层次普遍提高,本科毕业生已占到干警总数的90%以上,但不应回避,与大中专毕业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动力却明显不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自认为本科学历足以胜任现职工作,没有必要继续深造,缺乏危机意识,安心吃老本;二是人员流动上升渠道不畅,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过长,缺乏进取心,安之若素;三是多数年轻干警成家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缺乏深造资金,有心无力。因此,为逐步改变上述现象,必须先从思想领域着手:一要坚持不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运用正反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坚定信念,增强职业尊荣感;二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要增强提高业务技能的紧迫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居安思危、锐意进取,努力提升审判执行业务能力。

三要走出去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全面性。目前绝大多数干警每天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轮回:离家上班——开庭审案——回家吃饭。由于活动空间十分有限,他们不是在回家的路上来去,就是在通往审判庭的路上奔走。工作期间,他们除了接待当事人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身处“桃花源”中,只知依法办事,不论魏晋。近年来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案牍劳形之余最为期盼的是如何休养生息、放松身心,而对如何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根本无暇东顾。常此以往,必将使思想僵化、惰性增强、知识壁垒日益高筑,行为惯性牢牢束缚进取脚步,固步自封。因此,全体干警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井底之蛙”的悲剧,利用一切外出调研、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实地查看好的做法、互相交流成功经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

四要适时创新活动载体,检验学习实效性。随着当前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日益复杂,各类矛盾易发多发,各色疑难复杂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基层干警面对这些案件总觉得非常棘手。虽然有些是知识结构单一老化,更新速度滞后所致,但有些对所涉法理、法条了如指掌,遇到具体案件时却出现了“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之尴尬。凡此种种都戳向一个共同的软肋——缺乏实践。当前有集体参与的庭审观摩竞赛、裁判文书评比类活动,总体来看是将个别优、缺点通过集体参与放大后,让人发觉、借鉴、改正,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集体性活动的顶层设计,明确每一次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传输什么、纠正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成竹在胸。然后组织适宜对象参加具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展示才华,在互相对比中发现优势利弊,进一步激发他们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挖掘潜力、提高自己的源动力。